


本报讯 10 月 19 日,2024 中国农学会年会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我校滨江校区开幕。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我校教授曹卫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万建民,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中国农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胡义萍,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瑞明,我校党委书记王春春,中国农学会副会长、我校校长陈发棣,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谢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耀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单杨、张绍铃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蒋丹平主持。
吴孔明指出,党中央对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农业农村部党组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特别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作出部署安排。 他强调,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绷紧时不我待的“思想弦”、打好补短扶弱的“攻坚战”、甘坐农业科研的“冷板凳”、培养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业科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奋力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 中国农学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学会成立 100 周年贺信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王春春代表学校致辞。 他指出,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先驱,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强国建设 南农何为”时代命题,蹚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 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子。 他强调,此次大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学会成立 100 周年重要贺信精神, 希望与会各方一是携起手来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有组织科研、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开创新范式、助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携起手来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三是携起手来促进科技成果集成与转化应用, 突出农业科技工作应用导向和成果转化效能提升,实现优势高校与优势产业“双向奔赴”。
陈发棣主持成果及课题发布。 他介绍,中国农学会已连续 7 年组织开展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遴选工作, 此次发布的《2024 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广泛征集和严格遴选基础上产生,旨在畅通产学研用对接渠道,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科技发展。 由中国农学会组织完成的第一版农学名词迄今已有 30余年,此次正式发布的新版《农学名词》是从 2021 年 8 月开始由中国农学会组织实施编审。 陈发棣指出,大会同时发布的《2022-2023农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和《中国农学会 2024-2025 年度研究课题》,总结了基础农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农业科研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跟踪基础农学学科发展动态、 指导农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聚焦粮食安全、生物科技、智慧农业、大食物观、气候与农业韧性等热点内容, 共设置 4 大专项成果发布、6 项科技成果分享交流、5 个院士专家报告、1 场高端访谈交流、18 场专题与平行会议,同期设置优秀科技成果展示等特色活动。 会上发布了《2024 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2-2023 农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新版农学名词》和《中国农学会 2024-2025 年度研究课题》。
大会邀请了 15 位院士在内的 200 余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并研讨交流, 包括 40 余家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在内的 1200 余名代表参会。
(党委宣传部 王璐 摄影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