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南农校园里的文化【宝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立德树人根本

期次:第994期       查看:190

本文介绍了爱体育登录入口图书馆文化遗产部的工作,包括古籍特藏和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传承发展。其中包括古籍特藏的清点盘库、影印出版、数字化扫描等保护传承工作,以及博物馆的规范管理和展览策划。博物馆已多次举办展览活动,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图书馆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我校图书馆馆藏的古籍、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里的展品等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图书馆(文化遗产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精神和学校党委要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在服务师生、文化育人中,不断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

穿越时空的古籍特藏

自 2019 年起,设立农业遗产部,图书馆(文化遗产部)接手古籍特藏,通过一年多的整理,完成古籍特藏总计 39946 册的清点盘库、倒架及移库等。

2020 年,图书馆(文化遗产部)与江苏凤凰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完成馆藏的 2 种古籍清赵古农《龙眼谱》清刻本、清蒲松龄《农桑经》抄本的影印本出版。

2022-2023 年,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完成“国家珍贵古籍”和“江苏省珍贵古籍”(明嘉靖三年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明万历刻本《花史左编》、清龙砂姜氏藏姜健增补稿本《本草搜根》)的数字化扫描;与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合作, 为其提供馆藏珍贵古籍明嘉靖三年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明万历刻本《花史左编》、清龙砂姜氏藏姜健增补稿本《本草搜根》的数据资源, 推进了江苏省珍贵古籍数据征集和古籍数字化联合建设的进程,完成《齐民要术》《花史左编》复本的制作。

2019 年,为核准馆藏,农业遗产部重新编制了新的书目。 由于古籍特藏书目编制内容涉及的明细信息条目繁多,新编制的书目经过多次录入、校对与修改,历时近两年,共完成古籍 12480 册、方志类文献11616 册、民国文献 13610 册、“牛山敬二”文献 2240册的书目编制。

标志性成果

2022 年,明嘉靖三年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复本参加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馆暨庆祝 “党的二十大召开”首展,复本入藏国家版本馆。

2023 年, 由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牵头建设的“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第一期)正式发布, 这是国内首个全省高校携手共建的古籍全文图像联合数据库。 爱体育登录入口图书馆参与了该资源库的建设, 镇馆之宝———明嘉靖三年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被收录其中。

农业遗产部(特藏部)通过招聘实习研究生和学生馆员, 让学生参与到古籍特藏文献的相关工作中来,增加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了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并组织学校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观古籍特藏文献, 让学生通过参观更好地感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文化自信,践行“三全”育人。

传承中华文明的农博馆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建于爱体育登录入口校园内,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高校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以中国农业起源为起点,以科技发展为主线,农业制度、农村经济和农业文化贯穿始终, 系统展示了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 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演变过程, 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特色和成就。 藏品包括历代的石、铜、铁制系列古农具 1000 余件实物,古代农业作物和动物标本,中外农业土壤标本,以及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生活和农业文化的各类文物。

2019 年以来加强了馆藏的规范管理与展览策划, 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科普教育和学术交流,每年接待批次在 300 次以上,接待人次超过 15000 人, 农博馆共计接待 10余万人次参观。 2020 年 12 月举办了“穠粹雅集———首届爱体育登录入口 ‘中国画八人作品’ 邀请展”,2022 年 11 月为庆祝学校120 周年华诞, 举办了 “百廿华诞 秾情画意”———师生书法作品展,2023 年 3 月举办了“麻江非遗民俗展暨南农-麻江定点帮扶成果展” 等展览, 配合校内院系开展学党史、学军史等爱国主义主题展览,参与组织纪念邹秉文农科教结合办学思想 100 周年研讨会等学术文化活动,并通过 “第二课堂”等创新形式,寓教学于科普,在科普活动中传授知识。

稻作的起源是什么? 绵延千年的稻作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为什么要发展现代栽培技术……2020 年适逢国际博物馆日,一堂在爱体育登录入口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开启的水稻栽培学课程上线, 水稻栽培学教授从稻作起源与文化说起, 为学生开启了一堂体验式、沉浸式的精彩课程,农业科技史教授同时在博物馆现场通过实物进行了讲解。

近年来,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获评“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再次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服务和文化育人功能日渐凸显。

图文供稿 图书馆(文化遗产部)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