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

期次:第993期       查看:456

副校长董维春作“新农科”专题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 “新时代南农精神” 大讨论和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相关要求,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农业强国、南农何为”时代命题,带领全体学工人员深入了解学校百廿奋进历程,感悟办学精神,更新教育观念,以高质量学生工作助力学校 “双一流”建设。 3 月 14 日,我校学工系统“隽拔讲坛”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组织了“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暨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辅导报告。

校党委常委、 副校长董维春受邀为大家作题为《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的专题报告。 各学院党委副书记、 专兼职辅导员以及学工、研工、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报告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学生工作处处长熊富强主持。

董维春副校长较早倡议了新农科教育, 并参与了新农科建设三部曲设计及重要文本起草工作,他结合工作经历和思考,带领大家回顾了“新农科”这一概念从体系设计、 文本起草到推进落实的全过程, 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的回信精神,帮助大家理清了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

报告从 “新农科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新对话”和“新农科在适应需求中引领农业新发展”两大部分展开, 从经济社会系统的需求侧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供给侧相互作用中阐明了新农科 “新在农”也“新在科”的理论逻辑。他以宏大的视野考察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创新活动, 阐述了人类三次科技大革命、 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从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再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展现了新农业的新使命。 他分析了世界高等农业教育经历的创立、 兴盛和重构三个阶段, 系统梳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高等农业教育, 提出新农科建设应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并结合南农新农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呈现了思路和方案。

他指出, 迈向第四代高等农林教育, 要着力构建教育理论体系、 院校组织体系、 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在新发展理念下科技与人才供给要坚持 “四个面向”,即面向粮食安全,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面向乡村振兴, 助力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向生态文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面向美丽中国,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熊富强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希望全体学工人员从董校长的报告中汲取南农精神力量, 理解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和规律, 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 他强调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三个问题, 指出全体学工人员要提高工作站位和大局意识, 在学生知识传授、 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过程中培养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时代新人和“新农人”。(黄绍华 顾维明)

老教授代表深情畅谈

3 月 21 日下午, 学校召开“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老教授代表座谈会。 顾焕章、江汉湖、沈晋良、牛又奇、曹光辛、洪德林、雷治海、蒋宝庆、邓昭春、郭世荣等老教授参加座谈。

与会老教授们踊跃发言,大家讲述在南农学习工作的经历,回忆恩师德高风正的言传身教感人事迹, 畅谈爱徒校友们在农业科学应用领域的大作为大贡献,从诚朴勤仁、 务实求真、 与时俱进、 敢为人先等方面围绕如何传承、 发扬和丰富 “新时代南农精神”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离退休党工委书记、 处长梁敬东在聆听老教授们发言后表示,大家怀着深厚的感情,对南农精神进行回溯,对“新时代南农精神”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大家继续发挥余热, 一如既往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讲好南农故事,为“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贡献智慧和力量。(孔育红)

教授代表踊跃发言座谈

3 月 20 日,学校召开“新时代南农精神” 大讨论第一阶段集中研讨教授代表座谈会。 19 个学院的教授代表参加座谈会, 校党委常委吴群出席座谈会。

会上,教授代表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生动讲述了自己心中的“南农精神”内涵,并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吴群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在加速推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 开展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旨在通过全体师生校友的思想碰撞,转化为同心奋进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践, 希望每一位专家教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以奋进的精神面貌在国家建设发展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崔滢)

青年教师代表积极建言

3 月 27 日,学校召开“新时代南农精神” 大讨论第一阶段集中研讨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 来自 20 个学院的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

会上, 青年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和所在学院实际, 讲述了自己对 “南农精神” 的理解和认识, 围绕新时代南农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积极建言。

党委宣传部部长全思懋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大讨论达成共识,锚定目标,同心协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是每一位南农人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保证。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将以 “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解读,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做一名新时代“南农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崔滢)

辅导员代表溯源精神内涵

3 月 14 日下午, 学校召开“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第一阶段集中研讨本科生辅导员代表座谈会, 各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代表围绕南农精神的历史回溯和时代内涵开展广泛研讨。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熊富强、副处长刘照云以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刘照云向与会辅导员介绍了学校开展“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主题活动的背景、实施方案,希望大家结合工作、 学习、 生活实际, 分享对南农精神的感知认识和理解传承, 力求凝练出寓意深刻、特色鲜明的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时代内涵, 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与会代表们围绕精神根脉、精神内涵和名家人物等内容,结合新时代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入交流。

熊富强在座谈中总结表示,回顾南农的发展历程, 是辉煌灿烂的, 也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他指出新时代南农, 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雄厚的办学成绩,也有着美好的未来,每一位辅导员都应该深刻理解“诚朴勤仁”校训精神的宝贵价值。 他希望辅导员队伍能够通过 “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深化学习、加强思考、积极实践,做一个自信从容、开拓创新、 心怀家国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引领学生塑造大胸怀、大眼界、大格局。(李子成)

机关干部代表聚焦精神传承

3 月 21 日,学校召开“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第一阶段集中研讨机关干部代表座谈会。机关党委书记朱筱玉、常务副书记丁广龙分别主持召开机关处级干部代表、科级干部代表专题讨论会。

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重要指示精神,对机关党委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上级党组织有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署提出要求。

会议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加速推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历史跨越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关部门作为学校“中枢神经”,在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议强调,南农机关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本次“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南农特色的大学精神内化为机关干部员工共同奋进的内在力量,将“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成果转化为机关干部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与工作作风,以奋斗姿态和崭新面貌主动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机关力量。

全体与会代表踊跃发言,聚焦如何传承、丰富和发扬“新时代南农精神” 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做好作风建设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提出意见与建议。(宋野)

研究生代表座谈交流

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洪一帆讲述了曹卫星教授回国工作三十年, 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农业发展紧密结合, 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科技进步的故事。 他认为新时代南农精神的内涵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生李静表示,大哉一诚天下动,校训中的“诚”字是南农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强国建设,南农何为,新时代南农学子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用赤诚扎根中华大地,用实干彰显南农风骨,为国家的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擦亮“农”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生魏子豪分享了沈其荣院士不畏艰辛、敢为人先,乐于奉献,扎根有机类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发工作的事迹。 新时代南农人要厚植南农精神, 追逐青春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 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园艺学院博士生黄婷表示,从小处说,南农精神是南农人对学校深深的爱与眷恋;往大处说, 南农精神是南农人对国家乃至世界农业发展, 强农和兴农的奉献。 新时代南农人应该坚定信念, 执着追求科研创新。在即将到来的 CSC 国家研究生公派留学项目学习中,她将努力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南农精神,讲好南农故事,传播南农声音。

工学院 2020 级学硕刘泽昊同学认为南农精神源自学校的创始宗旨和历史使命: 紧密联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致力于“三农”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贯穿于南农的发展历程,成为其不断壮大的根基。

信息管理学院 2022 级专硕张娜瑛同学认为南农精神的根在于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丰厚的历史积累,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培养理念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促使历代南农人在“三农”实践中锤炼自我, 为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贡献力量。

信息管理学院 2022 级博士武帅同学认为,“诚朴勤仁”校训中的诚信是新时代各方交往的基本准则, 朴实的品质是我们社会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内核,勤奋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态度, 好似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 讲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人工智能学院 2023 级博士费凡同学认为要坚守 “诚朴勤仁”的校训、担当“强农兴农”的使命、弘扬创新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南农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 2023 级博士王海清同学结合自身经历认为, 在科研方面应当怀着诚实朴素的态度, 追求科研上的创新和突破, 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 勇于挑战科研中的未知领域, 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敏)

本科生代表座谈交流

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韩宁:回首百廿奋进征程, 一代代南农人在救亡图存中立志以科学救国,心存天下苍生,在祖国大江南北不畏艰难困苦, 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敢为人先, 勇立时代潮头, 为新时代南农青年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入了矢志报国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 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 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不断提高政治能力、理论素养、群众工作本领,努力践行“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责任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学生社团工作,更好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校学生会执行主席 周睿:心有所向,方能行远。在 120 余年的奋斗历程中, 一代代南农人扎根大地,恪守诚信做人、朴实做事、勤学近知、力行近仁的准则,形成了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

这根植于我们每一位南农人的心底,也滋养着我们在弘扬传承精神中,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作为学生骨干,我们更是深感责任重大、 使命在肩, 也必当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农学院团委副书记 潘美琳: 南农精神是一代代南农人用双手奋斗积累而成的, 它代表着南农人初心如磐、 坚韧奋发的奋斗精神, 也提醒着南农人时刻不忘初心、勇毅前行、不怕困难。作为新时代南农人,首先应该思考小我该如何实现和传承南农精神, 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将小我融入学校和祖国的发展,将南农精神发扬光大。我认为, 首先作为农科学子 ,就要明确我们肩负着实现农业强国的光荣使命; 其次学生就应发挥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并将知识学以致用的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强健体魄,让大学生活多元发展。 学院今后也将深入挖掘南农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同时将目光聚焦于身边的人物,凝练南农精神, 加固学生对南农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社团校史研习社负责人 张玥:我理解的“南农精神”是以“诚朴勤仁”为核心,争做“诚”为根本,“朴”为底色,“勤”为品格,“仁”为己任,强农兴农的新农人。 南农人的精神就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们以勇敢和坚韧的品质面对各种困难,就像“北大荒七君子”、刘守仁院士、任继周院士等人一般。作为校史研习社负责人,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学习南农精神相关的文化知识, 提高自己作为南农人的素养; 关注南农精神, 面向每个在校师生弘扬南农精神, 积极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 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南农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外也要展示南农人的精神品格、气质素养; 不断创新南农精神的传播方式, 以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最后,做到增强每一位在校师生对南农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对南农精神、南农文化的自信心。(姚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