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似离歌,高亢而悲恸;乡愁似日落,绵长而温情。追忆似水年华,文人墨客皆爱吟乡愁,回望漫漫四季,羁旅游子皆难逃乡愁。
冬雪刚融,便迎春雨如丝。 望着被细雨洗涤的朦胧人间,南宋诗人蒋捷满腹愁肠无人诉说, 挥笔写下融离家之思与黍离之悲为一体的《虞美人·梳楼》,词道:“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杨柳似雨,雨似杨柳,纤细如丝,春天就在霏霏雨幕之中。这两句以景开篇,用工笔手法描写了杨柳轻拂,春雨绵绵的近景,用白描手法勾勒了烟雨朦胧的远景,此处设计巧妙,可见词人的匠心。 “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由景入情,化抽象为具体,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更以“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表明“就算我再隐忍,这愁思也藏不住喽,它要随着彩云,寻觅归处”,为这“破楼而出”的愁思增添了几分调皮,生动。 第二联首句,词人得天垂怜,借花消遣,缓解羁旅之苦,追忆乡愁,回味故乡美好。 词人似乎不喜过多地坦露感情,下句再从抒情转为写景,承合上句“借花消遣”,海棠红似火,与绿栏杆交相辉映,而词人此时意兴阑珊,心中缠绕着自己客居他乡难以排解的愁丝。《虞美人·梳楼》这首词可谓匠心独运,蒋捷不拘泥于一种艺术手法,而是通过情景交融的方法使多种技巧浑然一体, 景物描写绮丽朦胧, 感情表达隐忍却又外露,使读者身临其境,好像看到了“和云飞去”的乡愁。
桃花刚谢,又来蝉鸣凄切。 蝉鸣之夜,夜合花开满庭院,唐代诗人窦叔向与表兄久别重逢,把酒言欢,酒醒之后,依然要面对分离,他回忆了故乡的孩童,亲友,一首《夏夜宿表兄话旧》道明了他萦绕于怀的乡愁。从题目与首句“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能够了解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当时的心境。 颔联和颈联即话旧,他们忆往昔,话家常,从家书难寄、消息封塞到孩童长大、亲友鲜有健在,字里行间都能读出诗人心境黯然。 尾联以“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进行感情上的递进,“世事悲凉,你我难得一聚,可明日却要就此别过,不知下次相见会在何时”,读完全诗,窦叔向的乡愁既包含了对家乡亲友的挂念又包含了对明朝与表兄分离的不舍。
夏荷枯萎, 白露悄然而至。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而白居易在候他的弟弟,在候归乡的日子。《月夜忆舍弟》一首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联广为流传,最为出彩,白居易“拐弯抹角”地透露自己炽热的感情,得意地认为家乡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其尾联也耐人寻味,“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以叙事的方式,客观地揭示了当时由于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家书难至,自己无法向家人报平安,也无法得知亲友的现状,再加上流离失所的苦楚,自然心乱如麻,抑郁不平。白居易的乡愁满含心酸与无奈,音信不通,漂泊在外,家乡的明月成为他唯一的寄托。
桂花香散,除夕爆竹迎新。除夕之夜,本该阖家欢聚,畅谈对新年的向往与期待,而高适孑然一身,“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诗人独自在旅馆里躺着久久难以入眠,灯光也不复往日的温暖,反而透出寒意,他这个异客形单影只,凄凉悲伤,只能“故乡今夜四千里”,幻想着亲人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他,高适不提自己思乡,反而认为亲友一定在思念他,这种看似“自恋轻松”的表述实则委婉含蓄地把他自己的乡愁刻画地沉重形象。以“霜鬓明朝又一年”结尾,诗人已经两鬓花白,却只能在时光流逝中空空等待,等不到团聚,等不到重逢,等到了只是岁月的洗礼,如雪的鬓角。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诗人以最平实无华的文字道出了最真挚朴素的乡愁,乡愁是一种情愫,即使身处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乡愁也难以排解。
春日的乡愁, 像春雨一样细密, 蒋捷在濛濛细雨中看到了乡愁。 夏夜的乡愁,像闷雷一样压抑,窦叔向在充满花香的庭院里诉说着乡愁;白露的乡愁,像碧空一样无边,白居易在硝烟弥漫中寄出乡愁;除夕的乡愁,像白水一样平淡无奇,高适在寒灯下辗转反侧,忆起乡愁。
四季无言,乡愁有声,我国诗词精粹化乡愁为有形,化乡愁为具体,让乡愁得到了岁月的优待,一直是时光深处最温情的存在。
(全媒体中心 赵世佳)